一、工业噪音污染的影响
工业噪音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听力损害:长期接触工业噪音会损害听力器官,可能导致听力损失。强烈的噪音甚至可能导致鼓膜破裂、中耳听骨错位等,造成失聪。
- 心血管系统危害:工业噪音可引起血压不稳、心率加快、窦性心律不齐、心脏缺血型改变等心血管系统问题。
- 神经系统影响:长期暴露于工业噪音中的人群可能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此外,噪音还会干扰神经活动,降低反应速度、手工操作敏捷度、感知运动速度以及心理运动稳定度等各项功能。
- 消化系统危害:工业噪音可导致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等消化系统问题。
- 内分泌系统紊乱:长期接触工业噪音的人群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性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内分泌系统问题。
- 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工业噪音还可能对怀孕女工以及胎儿产生危害,导致胎儿的听力、智力下降,甚至会引起早产、流产等。
二、工业噪音污染的法规
为了防治工业噪音污染,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活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其中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定了噪声的定义、噪声污染的判断标准以及防治噪声污染的措施和责任主体。具体来说:
- 噪声与噪声污染的定义: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噪声污染则是指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或者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 防治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同时,实行噪声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三、工业噪音污染的治理途径
针对工业噪音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治理途径:
-
源头控制:通过改进生产设备、采用低噪音技术、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噪音的产生。
-
传播途径控制:
- 设置声屏障:在厂界或噪音传播路径上设置声屏障,阻挡和减弱噪音的传播。
- 噪声源隔声围挡:在噪声源附近设置隔声围挡,阻挡噪声源传播。
- 消声设备:在车间内安装消音设备,将噪声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降低噪声水平。
- 隔声罩:将噪音源封闭在隔声罩内,减少噪音的传播。
- 工厂结构墙体隔声与车间吸音:通过墙体隔音和车间内吸音材料的应用,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管线隔声包扎:对与设备相连接的管线进行隔声包扎,减少噪声的传播。
-
接收者防护:对于无法从源头和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的噪音,可以为工人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耳罩等,以减少噪音对工人的影响。
-
法律手段:对于违反噪声污染防治法规的行为,相关部门应依法进行处罚,并责令整改。同时,受影响居民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工业噪音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有着显著的影响。为了有效防治工业噪音污染,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从源头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和接收者防护等方面入手,同时加强法律监管和处罚力度。
上一条:绿色工业:从噪音治理开始